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进展 1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8-31 18:30:49 

  摘要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而造血干/祖细胞纯化方法和细胞因子作用机理,以及造血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性是体外扩增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年的研究已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配伍使用多种细胞因子或持续灌注培养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已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然而还有许多悬而未决和有争议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综述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1 分选用于体外扩增的造血祖细胞的新方法

  体外扩增造血细胞多以分选的造血干/祖细胞作为扩增的细胞基础。如果用于分选的细胞标志不恰当,则分选过程本身即造成造血干细胞的丢失,进而也可导致体外扩增后造血细胞移植的失败,因此选择理想的分选造血干/祖细胞的标志是体外扩增造血细胞的一个关键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cD34作为选择造血干/祖细胞的标志是近年来最广泛被采用的方法,而且无论人或动物的造血细胞均可以此方法加以分选。但最近有学者对CD34阳性与造血干细胞的关系提出了质疑[1~4]。

  1996年,Osawa等[1]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首先提出,成年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位于CD34低表达或阴性组分(CD341o/-),输入单个小鼠CD341o/-、c-Kit+、Sca-1+及系标志阴性(Lin-)细胞可使21%的受者获得长期淋巴造血系统重建。而小鼠的CD34+c-Kit+Sca-1+Lin-造血细胞则显示早期但不能维持的多系造血重建,提示这些细胞为具有多系分化功能而缺乏自我更新的造血祖细胞。

  以后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D34-造血干细胞的存在。用荧光DNA结合染料Hoechst33342染色小鼠的骨髓细胞,然后用双波长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可分离出能够重建致死量照射受体小鼠造血功能的骨髓干细胞,它们是一类体积很小且均一的细胞群体,且为CD34-Lin-细胞。用同样的方法对人类、罗猴和猪骨髓细胞的研究也表明存在迄今尚未被认识的、缺乏CD34表面标志的造血干细胞群体[2]。另有报道提出表型为Thy-1lowLin-/lowSca-1+(TLS)的小鼠造血干/祖细胞中有15%为CD34-细胞。体外克隆分析和对经致死量照射小鼠的造血重建研究显示,TLS中大约95%的CFSs、CFU-S、CAFCs是CD34+细胞,而更早期的长期重建造血细胞则同等分布于CD34+和CD34-的TLS细胞[3]。

  同时用Hoechst33342和派若宁Y作DNA和RNA染色可用以分离人骨髓属于G0期的CD34+细胞(G0CD34+)[5]。与属于G1期的CD34+细胞相比,G0CD34+细胞具有对细胞因子刺激反应延迟和富含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的特征。对G0CD34+细胞的激活动力学分析发现,这些造血干细胞的造血能力和对细胞因子刺激反应方面仍存在相对的差异。在体外用SCF、flt3配体或ⅠL-3单独刺激培养7天后,以克隆增生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维持克隆形成细胞前体(pre-CFC)的能力,表明一些细胞的功能状态仍处于静止期,而另一些细胞则已完成连续的分裂周期。这些结果提示细胞对不同刺激的分裂反应和维持造血功能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由于CD34+造血细胞仍是一个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如何进一步纯化造血干细胞以提高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效果也有较多的研究报告。在用Hoechst33342(Hst)分离静止期细胞的同时,用Rhodamine123(Rh123)分离代谢不活跃的细胞,两者结合在CD34+细胞中进一步纯化出CD34+HstdimRh123dim(CD34+d/d)和CD34+HstbrightRh123bright(CD34+b/b)细胞。对这些在有丝分裂和代谢功能上均一的CD34+造血细胞的细胞周期状态、前体细胞含量、维持体外造血的能力和LTC-IC含量分析表明,Hst和Rh123染色结合CD34免疫荧光检测可分离人造血干/祖细胞中静止的亚群,即CD34+d/d细胞,它们具有与干细胞相关的功能特性,提示可作为用于体外扩增及体细胞基因治疗的造血干细胞的理想选择[6]。单独用Rh123染色也可在CD34+造血细胞中进一步富集人造血干细胞[7,8]。

  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造血干/祖细胞的表面标志,AC133,它可与一种新的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抗干细胞糖蛋白抗原的单克隆IgG抗体(分子量为120kD)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AC133抗原选择性地表达于人胎肝、骨髓和外周血中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因此AC133可替代CD34而作为选择用于扩增和移植的造血干/祖细胞的标志[9]。

  2 对细胞因子在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作用的深入探讨

  如前所述,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方法还需要多方面的改进,但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的存在仍是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深入研究促进早期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和高度增殖的细胞因子及其作用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和克隆新的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不仅可进一步提高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应用的临床效果,还有利于研究细胞内调节途径和促进基因治疗的发展。

  在已有的造血刺激因子中,目前认为对体外扩增早期造血细胞最有效的是Flt3配体和TPO[10],而且两者合用时伴有较少的细胞分化[11]。在无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研究16种细胞因子对CD34+CD38-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结果显示[11],Flt3配体和SCF、IL-3合用培养10天,可使LTC-IC扩增大约30倍;而当单独使用每种细胞因子时,则仅有Flt3和TPO可刺激LTC-IC的扩增,但由TPO诱导扩增的LTC-IC中进一步分化产生的克隆形成细胞(CFC)却是红系细胞,其机理尚不清楚。单独对CFC作用最强的是IL-3,而并不是Flt3配体。

  有作者在含有IL-3、IL-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液体培养体系中,比较Flt3配体和SCF对CD34+细胞作用的差别[12]。结果显示,在培养21~28天时,含Flt3配体的培养可产生更多数量的造血祖细胞,且当加用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支持基质时,含Flt3配体体系的扩增作用进一步增强,证实Flt3配体结合其他造血刺激因子可有效扩增造血祖细胞,并有利于保存和可能扩增能够长期产生造血祖细胞的造血干细胞。Flt3配体与SCF、IL-3伍用在一个大规模的搅拌悬浮培养中可使脐血CD34+细胞的LTC-IC扩增8±3倍,CFC扩增45±36倍[13]。

  在多种刺激因子存在的混合培养体系中,用变量的多参数分析方法确定其中每种细胞因子所起作用的重要性是最近报道的方法[14]。用此方法在SCF、IL-3和IL-6存在的基本体

[1] [2] [3]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