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当前位置:健康网>>基础医学>>微生物学>> 镰刀菌毒素DON、NIV的细胞毒性和致突变、致畸、致癌研究进展

镰刀菌毒素DON、NIV的细胞毒性和致突变、致畸、致癌研究进展


发布:www.liulingling.com 来源:医学杂志

  摘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雪腐镰刀菌烯醇( nIV)均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赤霉病麦中最常检出的毒素,常常单独或联合污染粮谷类。它们主要由某些镰刀菌产生,可对人类和不同种属的动物产生广泛的毒性效应。本文综述了 dON、 nIV近年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 dON)又名致呕毒素( vomitoxin orVomiting toxin, vT),与雪腐镰刀菌烯醇( nivalenol, nIV)均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某些镰刀菌产生。 dON、 nIV污染粮谷类的现象非常普遍,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dON、 nIV可单独或与其它镰刀菌毒素或黄曲霉毒素共同污染粮谷类,在体内可能相互作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dON、 nIV不仅污染粮谷类,也可污染粮食制品,人和牲畜在误食被毒素污染的粮谷类后可产生广泛的毒性效应。它们不仅可以引起动物呕吐、拒食、体重减轻,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受到损害,还具有很强的皮肤毒性和细胞毒性。近年研究还表明, dON、 nIV可能与人类食管癌、 igA肾病、大骨节病有关,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本文介绍了近些年 dON、 nIV在细胞毒性和致突变、致畸、致癌方面的研究进展。

  1细胞毒性

  dON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肿瘤细胞等均具有明显的毒作用。它对生长较快的细胞如:胃肠道粘膜细胞、淋巴细胞、胸腺细胞、脾细胞、骨髓造血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并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ossette(1)研究发现, dON对谷物种子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主要损伤植物细胞壁,促进其释放钾、钠等离子。 rizzo等(2)研究发现, dON对大鼠红细胞具有溶血作用,此作用有一个阈值,低于此阈值红细胞不会发生溶血反应。 dON对原核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1)通过渗透磷脂双层,作用于亚细胞水平。(2)通过与细胞膜相互作用。(3)通过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dON可能以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式同时发挥。 dON还可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于 t、 b、 igA+细胞而产生免疫毒性作用,抑制或增加程序细胞的死亡。

  nIV的细胞毒性可能是毒素抑制核糖体肽基转移酶的活性中心,阻碍核糖体的循环,并抑制起始和终止反应。 nIV对培养的软骨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特别是对培养早期的软骨细胞有致命的损伤,使软骨中的 dNA、基质中葡萄糖醛酸和碱性磷酸酶含量下降:此外,它还对软骨细胞膜系统如细胞膜、核膜、所有的细胞器膜有损伤作用,损伤程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加(3,4)。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大骨节病区粮食中检测到多种镰刀菌毒素如: dON、 nIV、 zEN、3- aDON等,其污染率与大骨节病的发病有相关关系(5,6)。

  2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国内外对 dON、 nIV的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多数研究均表明它们具有致畸、胚胎毒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

  dON、 nIV均具有胚胎毒性作用, tto(7)等报道高剂量的 nIV(30mg/ kg体重喂饲或10mg/ kg体重灌胃)可使孕鼠体重降低,幼仔出生率下降,晚期吸收胎数增加,胎仔和胎盘重量下降,骨化度降低。中等剂量的 nIV(6mg/ kg或12mg/ kg体重喂饲)也可引起胎仔和胎盘重量减轻。

  王加生等(8)用含 dON粗毒素0、125、250、500、1000mg/ kg体重与孕期第7-16d连续灌胃给 wistar妊娠大鼠,结果表明:1000mg/ kg体重的 dON具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250mg/ kg体重的 dON具有胚胎毒作用和致畸作用。 vesely等(9)研究了 dON对—602—于三日龄鸡胚的毒作用,经8d孵化后发现 dON的毒性作用剂量范围很窄,为1~3mg/ kg体重,实验组鸡胚有头部畸形、身体发育畸形、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王加生等用赤霉病麦粗毒素纯化物和病麦提取物中的 dON纯品做 ames实验发现,加与不加 s-9混合液对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均具有致突变作用,并有剂量-反应关系。而 nIV可通过延长 g2期而影响细胞周期,并使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增加,它在极低的浓度下就可引起 v79细胞染色体畸变:如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断裂、双着丝点,表明 nIV具有较强的致突变和遗传毒性作用(10)。

  dON、 nIV的诱癌实验尚未成功,国内外也无其致癌作用的明确报道,因此其致癌作用尚无定论。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区(如河南林县、南非 transki地区)的玉米和小麦中均检测到 dON、 nIV,其检出率是低发区的10倍, dON、 nIV的含量与食管癌的发生呈正相关(11,12)。夏求洁等(13)以河南林县玉米中的 nIV配合 tPA多次作用于小鼠皮肤,第11-39周内可诱发小鼠皮肤上皮乳头状瘤及各种增生性病变。第57-64周出现上皮性癌,而溶剂对照组仅1例(5%)出现与局灶性增生,空白和溶剂对照组均无乳头状瘤或癌发生,而 nIV的致癌作用却未能在喂养实验中得到证实。

  有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小剂量喂饲含 dON毒素污染的饲料,可诱发不同器官的肿瘤。 iserson(14)等进行的 dON的慢性毒性实验发现,实验组动物发生肝癌。 lamber-LA等(15)用大鼠进行了 dON两阶段皮肤诱癌、促癌实验,结果表明 dON不是一种致癌剂或诱癌剂,但皮肤组织学检查发现 dON诱发弥漫性磷状上皮增生。

  以上事实表明 dON、 nIV可能是一种弱的致癌物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3结语

  镰刀菌毒素 dON、 nIV污染粮谷类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由于人们每日摄入量极低,未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 dON、 nIV的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动物研究阶段,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霉菌毒素污染粮谷类常不是单一的,其产生的毒素也不是单独存在的, dON、 nIV、 zEN、 aFB1等毒素常联合污染粮谷类,今后应当研究各种霉菌毒素共同污染的相互作用。

  (2)进一步研究 dON、 nIV的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及其机制。

  (3)进行更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阐明 dON、 nIV污染与人类疾病(如食管癌、大骨节病、 igA肾病)的关系,保障人类健康。

  (4)研究 dON、 nIV同其它致癌剂、诱癌剂、膳食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第三节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中国首创“人工反射弧”临床手
·网上热卖乙肝作弊药可能致使用
·世卫专家称无症状禽流感病毒携
·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局部炎性
·如何评价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情轻
·女人对性交的观点
·第三节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
·第二节标本的正确收集和保存
·牛手术中的电针灸镇痛作用
·哪些药物可诱发脑中风?
·英用生物工程软骨修复受损膝盖
★○№热点文章¤◎◆
·如何应对职场表情暴力
·性生活把自己摆低一点
·关于肾上腺色腙注射液等213个品
·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紫河车粥
·如何用氟哌叮醇治疗抽动-秽语综
·鲜笋是优良的保健蔬菜
·药补缘何不见效
·告别斑马脚7步修复法
·陶红 甜美MIX性感装
·智慧的“惩罚”
·生物化学考研习题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法律代表:周林胜律师
网站开发:北京合纵联横网络科技 刘玲玲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