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品大全首页 >> 医药市场 >> 正文

丹皮药材缘何价涨 1

来源:医学杂志 2006-10-22 12:45:22 

    今年入秋以来,部分药材走势明显加快,从而引起价格上扬。在众多涨价药材品种中,丹皮价格从产新前的9-10元(千克价,下同),在不足一月之内,涨至14-16,涨幅在80%左右。是用量增加?笔者查阅资料,联系药厂,均没有方面的报导;是灾害性天气导致减产?从几个主要产区了解,今年夏季相对来说在产区也没有大的灾害发生,不可能减产;是种植减少或是其它原因导致牡丹价格上涨,笔者走进产区,了解市场,从不同角度对丹皮剖析如下,供经营者种植者参考。

一、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牡丹属毛莨科芍药属牡丹,多年生落叶灌木,以根入药,因此市场上又习惯上称丹皮。生长期一般为4-5年,有的可高达十几年,产区受气候、日照、土壤等影响。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已形成安徽的凤丹、亳丹、山东的荷泽牡丹、河南的洛阳牡丹,三省四大产区的格局。其中以安徽的凤丹药用价值最高,以安徽亳州的丹皮产量最高,面积最大,以河南洛阳的牡丹历史最悠久,观赏价值最高。亳州牡丹种植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明朝亳州籍小说家薛凤翔对国内所有的牡丹品种搜集、整理,在《牡丹史》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亳州仅牡丹不同品种达100余种。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作为观赏和药用,在全国不断发展,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农民有了土地经营权,从房前屋后发展到大田种植,仅亳州一个村庄在1998年牡丹种植面积达1700亩。在1997-1998年丹皮的价格也高达17-18元,成为近二十年来的市场至高点,随后价格一路下滑,到2004年市场已不足6元,致使农民种植严重亏损,价格的下滑又直接导致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据资料显示,自1999年后牡丹种子的价格一直徘徊在0.5-1元之间,从牡丹种子的低价位可以看出丹皮已很少有人种植了,即使这样的价格牡丹子也面临着两种命运。要么无人采收,因为根本不够采收成本,要么以0.3-0.4元的价格卖给饲料厂当饲料用。因此,面积逐年减少。

二、管理松懈,导致产量低下。
    由于牡丹是半灌木类多年生植物,种植主要以套种为主。价格的持续低滑,使得仅存的面积要么无人管理,要么以其它作物为主放弃管理。据产区药农张克法介绍,牡丹是一个很有灵气的药用植物,尽管传说中的武则天要求牡丹一夜开花有悖于常理,但是牡丹种植的确是应了农谚“三分种,七分管”,早春要松土、施肥、剪花;夏季要除草,冬季要覆土以免冻伤根部等等。如今由于牡丹是多年生植物,又能套种,大多数农户种下去就不去管理它,像套种棉花的以棉花为主,套种玉米的以玉米为主。即便是树林,他们又以树木为主。正常年景牡丹的生长周期是四年,最多五年,如今大田地的牡丹六、七、八年的都有,有的以至于到十几年了,正常的产量一般在350-400千克,现在即便是八年的牡丹产量也不足300千克,这都是没有管理的结果。据统计在2000年亳州牡丹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目前已不足2万亩,就是这样的面积株数不全,缺苗断垄的,实际面积已不足总面积60%,即在1.2亩左右。

三、物价上涨,导致采收成本增高。
    自1998年丹皮步入低价位以来,一直不见起色,有人报导说丹皮沉睡八年,今年才得以觉醒,丹皮从2004年的6-7元,到2005年的8-10元,到今年产新时的14-16元可谓是三年迈出三大步。究其原因:1、是整体物价上扬。当前受价格影响各种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上扬,丹皮也相应上扬。2、是劳动力价格上扬所至。挖1亩牡丹在2004的以前仅需200元,今年则需500-600元,抽一公斤鲜牡丹2004年前只需0.2元,今年则需要0.6元,有的高达0.8元,涨幅近三倍。一个劳力在2004年每天仅需15元,而今年则需60元。3、燃料价格上扬。由于油料等价格持续上扬,导致运输成本加大,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丹皮价格上扬。据李老板介绍,他种2亩牡丹,仅刨挖一样就要花费750元,再加上运输、“抽筋扒皮”熏、凉、晒等环节,总合计在3000元左右,每亩300千克的产量,仅采收成本一样就达6-7元。加工成本的总体提高,带动丹皮的价格上扬。

四、用量大,库存少。
    由于丹皮属常用大宗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等药用功能。因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刮丹(抽去蕊,刮去外皮)和连丹(没有抽筋扒皮的黑牡丹根)。早在1995年计划经济时统计年需求量在200-300万千克。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用牡丹嫁接成各种花卉牡丹,运销到世界各地,供人观赏。由于牡丹花有“富贵花”之称,又被国家定为“国花”各城区争向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前景相当广阔,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药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丹皮的一些特殊作用逐年被开发,使用途不断拓宽,用量将年年增加。由于丹皮价格持续低滑,就是再有耐性的中药材庄家,也难以熬过漫漫低价夜。据传药市有一王姓老板,在2000年看丹皮跌破10元,就大量囤积,结果到2002年则达9元,到2004年达6元,结果他数十年的家资随着丹皮的落价而散失殆尽。药市中还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买涨不买跌。即是越贵人气越旺,越便宜越没有人要。前面提到的药市王老板就是看贱入手,才落了个倾家荡产。既然是这样,按常理应该是很少有人囤积,既没有人囤积就很少有库存,在库存少,用途大,面积少的情况下,丹皮上扬价格是可想而知的。

五、庄稼操纵,媒体炒作,药商跟风导致价格大幅上扬。
    丹皮既没有大幅度减产的报导,又没有开发出新药特药和大量出口的信息,尽管用量大,库存少,在各种物价指数整体上扬的情况下,价格出现稳步上涨是属必然。但在今年产新成为今年家种药材的亮点,短短的二十几日涨幅度达80%。据传山西某药商产新前在亳州收购100多吨,受其影响亳州几家又联手购买100余吨,再者牡丹产新期又是药厂投料旺季,才导致今年丹皮产新价格一路上升,在亳州集贸市场,新上市的丹皮最引人关注。用一日一价形容也不能算恰当,用一时一价最为恰当,九成干丹皮在集市开始时卖价14-15元到结束时16-17元。有些农户干脆就不卖了,在集贸市场每上一车丹皮争相向前询价的药商达20-30人之多,难怪丹皮价格一日三价。

    以上几点
[1] [2]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